博客

Cover Photo of Buddha Shakti
Buddha

释迦牟尼:智慧与神圣能量的结合

普贤菩萨或佛陀能量在佛教中的意义 普贤菩萨,又称佛陀能量,在金刚乘佛教中被尊为本初佛,在大乘佛教中被视为普遍美德的菩萨。他象征智慧、德行与觉悟的源泉——兼具慈悲与圆满修行的体现。 普贤菩萨或佛陀能量是谁? 在大乘和金刚乘佛教中,普贤菩萨代表着普遍修行与善行。他常被描绘为骑乘六牙白象,象征勤勉、禅定与慈悲行动。他的存在提醒修行者:没有实践的智慧是不完整的,而没有智慧的修行是盲目的。 在金刚乘的视角中,普贤菩萨被视为阿底佛(本初佛),象征一切存在之下的纯净觉知。在这一角色中,他常与伴侣普贤女菩萨(Samantabhadri)合一出现,象征智慧与慈悲不可分离。 “普贤”这一共用名字 有趣的是,“普贤”这一名字在佛教传统中指向两位不同的存在: 普贤菩萨——大乘佛教中德行、誓愿及觉悟活动的化身。 本初佛普贤——金刚乘教义中永恒无形的觉知状态。 名字的含义 梵文名“Samantabhadra”意为: Samanta = “普遍的”,“包罗万象的” Bhadra...
阅读更多
Thousand-armed and Thousand-eyed Avalokiteshvara:The Legend of the Thousand-Armed and Eleven Heads Bodhisattva
artist

Thousand-armed and Thousand-eyed Avalokiteshvara:The Legend of the Thousand-Armed and Eleven Heads Bodhisattva

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:千手十一头的传说 观世音菩萨,藏文名为Chenrezig,中文名为观世音菩萨,是佛教中尊崇的菩萨(发愿为利益众生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菩萨),因其慈悲的化身而备受尊崇。他多臂多头的形象象征着他感知和减轻苦难的能力。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的慈悲神明,据说他化身为108种不同的形象,每一种都代表着他慈悲本性的一个独特方面。这些形象并非独立的个体,而是同一位菩萨的不同化身或体现。数字108在佛教中意义非凡,常象征着断除世间烦恼,走向觉悟。 神话起源与故事 菩萨的誓愿与慈悲:观世音菩萨,慈悲的菩萨,曾在阿弥陀佛前发愿,不解脱一切众生的轮回,永不休息。然而,当观世音菩萨察觉到仍有众生在苦海中挣扎时,他的头碎成了十一片。阿弥陀佛赐予他十一个头,以便他能更好地聆听众生的祈求。后来,当观世音菩萨试图帮助众生时,他的双臂也断了——于是阿弥陀佛赐予他千臂,让他伸出去帮助一切众生。 十一头和千臂的象征意义:十一头象征着多元的视角和聆听来自四面八方的苦难呼喊的能力。千臂象征无边的行动和慈悲——每只手(通常带有一只眼睛)象征觉知和帮助无数众生的巧妙方法。 文化与历史视角 藏传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:在藏传佛教中,观世音菩萨被称为“观世音菩萨”。他最重要的化身之一是千手观世音菩萨。肖像画充满了特殊的象征意义,例如披在肩上的鹿皮(象征温柔)、莲花(象征清净)和如意宝珠(象征实现愿望的能力)。他在西藏享有特殊地位,尤其在格鲁派中备受尊崇,并被视为国家神灵。 慈悲被女性化 — 观世音菩萨到观音:观世音菩萨成为广受欢迎的女性观音菩萨,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即为著名版本。中国传统传说中,妙善公主为辅佐父亲牺牲双眼和双手。她无私的慈悲得以回报,被塑造成千手千眼的观世音菩萨,化身为救世主。这体现了文化中慈悲与女性及母系美德的关联,展现了从印度男性神祇到东亚女性慈悲女神的演变过程。 观世音菩萨在世界范围内的崇拜:观世音菩萨在多个国家受人崇敬,从东南亚寺庙到喜马拉雅山寺院,展现出崇拜实践的多样性。 经文与《迦罗摩衍那经》 在《迦罗摩衍那经》中,观世音菩萨化身无数,以满足不同信仰众生的需求,展现无限慈悲。他甚至发誓,如果慈悲心减弱,身躯将碎裂成千片。故事中,他因持续的苦难而四分五裂;阿弥陀佛随后赐予他千手十一头,并加持双手,赋予千佛之眼,使他能洞察苦难,并在任何需要之处伸出援手。 最著名的观世音菩萨心咒是“唵嘛呢呗美吽”,六字大明咒,在藏传佛教中被视为神圣的慈悲象征。 观世音菩萨咒语...
阅读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