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njshree
博客

文殊菩萨:智慧与慈悲的菩萨

简介

文殊菩萨(梵语:मञ्जुश्री,罗马拼音:Manjushree)是大乘佛教诸佛中般若(超然智慧)的化身菩萨。“文殊”由梵语“Manju”(意为“美丽”、“愉悦”或“甜美”)和尊称“Sri”(意为“荣耀”或“吉祥”)组成;可直译为“荣耀之美者”或“吉祥之美者”。藏语称他为 Jamphel Yang(འཇམ་དཔལ་དབྱངས།)。佛陀曾说文殊菩萨是他前世的老师。文殊菩萨的全名是 Manjushreekumarabhuta (मञ्जुश्रीकुमारभूत),字面意思是“文殊菩萨,依然是少年”,或者更通俗地说是“文殊王子”。这是文殊菩萨的另一个称号。

历史与文化实践

经文根源: 他是大乘菩萨中最早、最重要的一位,最早出现在《般若波罗蜜多经》中。他是《妙法莲华经》和《维摩诘屈聩经》等经文中的核心人物,在这些经文中,他与维摩诘屈聩就不二法门进行了辩论。

尼泊尔神话: 在《斯瓦扬布往世书》中,文殊菩萨被认为建立了加德满都谷地。他用剑在乔瓦尔(Chovar)凿出一道峡谷,并排干了一个巨大的湖泊,形成了一片宜居之地,也为斯瓦扬布纳特佛塔(Swayambhunath Stupa)的建造提供了场所。这使他成为山谷的创始人和守护神。

冥想与咒语: 他是藏传佛教中一位重要的冥想神。他的咒语“嗡啊啦巴扎那迪”(Om A Ra Pa Tsa Na Dhih)被修行者诵读,以提升智慧、记忆力和清晰度。最后一个音节“迪”(Dhih)与智力发展密切相关。

学者守护神: 他也是学者和僧侣的守护神。许多伟大的佛教大师,包括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,都曾受教于他。

中国圣地: 在中国,他也被称为文殊菩萨,他的法身住处据说是五台山,五台山是中国的著名圣地。

三摩地教诲: 他的“一行三摩地”教诲,即通过观想五蕴的空性和宁静,从而达到心境的无碍境界,在《七谛般若波罗蜜多经》中有记载。

文殊菩萨像

  • 火焰剑: 他的右手高举,挥舞着一把火焰剑,象征着能够斩断无明、妄想和二元对立思维的锐利智慧。这把双刃剑名为般若卡达(智慧之剑)。火焰象征着智慧的强度和明晰性。 火焰剑 文殊菩萨
  • 莲花: 他的左手握着一朵象征清净的莲花(utpala)。 莲花 文殊菩萨
  • 狮子: 狮子是百兽之王,象征着智慧无畏而庄严的本质,也象征着智慧如何调伏心念。
  • 珠宝: 文殊菩萨头戴镶嵌着各种宝石和玉石的宝冠。他的袈裟优雅飘逸,展现出仙人的艺术气质。 文殊菩萨 珠宝

文殊菩萨的角色和教义

文殊菩萨的重要性在众多主要佛经中得到强调:

  • 《般若波罗蜜多经》: 他与这些经典的渊源确立了他作为智慧化身的地位。
  • 《摩诃般若波罗蜜多论》: 他被列为在王舍城陪伴佛陀的出家菩萨,最终将证得佛果。
  • 《妙法莲华经》: 他在引导龙王的女儿证得佛果的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,并被分配到东方名为维玛拉的净土。这片净土被预言为世间最美好的净土之一。
  • 《维玛拉格尔提经》: 他是唯一有资格与维玛拉格尔提辩论不二法门的菩萨。
  • 《格伽那伽那伽帕里普查经》: 文殊菩萨在此教导说,语言是“魔的作为”。超越魔力的觉悟源于理解佛的声音无法言喻,以及实相无我、无缘无故。
  • 《七般若波罗蜜经》: 他提供了关于证得一定(一乘三昧)的具体教法。这是观想五蕴空寂、寂静、不生不灭的修行。通过这种规律的修行,可以证得无碍、不可思议的境界。

文殊菩萨背后的故事

文殊菩萨在五台山圣山上沉思默想时,突然看到莲花上闪耀着灿烂的斯瓦扬布佛光。文殊菩萨骑着他的蓝色狮子,游历了汉藏山区,虔诚地瞻仰这朵莲花。由于湖水很深,他想,如果把湖水抽干,就能看到文殊菩萨的身影。于是,文殊菩萨挥舞着巨剑,斩断了环绕湖面的群山。于是,湖水抽干后,形成了如今的加德满都山谷。莲花变成了一座小山,而那蓝色的光芒则变成了斯瓦扬布佛塔。

探索文殊菩萨佛像
以前的
绿塔拉:伟大恐惧的解放者
下一个
Life of the Buddha Thangka: Portraying The Path of Enlighten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