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terature Review on Thangka in Nepal
博客

尼泊尔唐卡文献综述

尼泊尔唐卡文献综述

引言

唐卡是一种传统的佛教绘画形式,深深植根于尼泊尔的文化与宗教实践中。几个世纪以来,它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,融合了印度、西藏和尼泊尔的艺术传统。唐卡通常描绘重要的佛教主题,其中最常见的是生命之轮、佛陀形象、其他佛教神祇以及曼陀罗。唐卡绘画通常极其精细复杂,图像以风格化的几何重叠网格交织而成,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才能完成。

唐卡被用作冥想工具、教学辅助以及佛教修行中的圣物。其特点是细节繁复、色彩鲜艳,并象征性地呈现佛教教义。唐卡的创作者通常是技艺精湛的工匠,他们经过多年训练才能掌握这门艺术。尼泊尔是唐卡制作的重要中心之一。唐卡的创作过程极具仪式感,涉及精确的测量、天然颜料的使用以及精神上的虔诚奉献。

近年来,唐卡也成为一种商业商品,在尼泊尔国内及国际市场上流通。本文献综述探讨了唐卡的历史、文化和艺术维度,以及其在尼泊尔及国外的当代商业方面,包括经济影响、挑战与机遇。

历史与文化背景

尼泊尔的唐卡绘画起源于印度帕拉王朝(8-12世纪),后由加德满都谷地的纽瓦尔艺术家进一步发展。在佛教寺院和皇室的支持下,这一艺术形式得以繁荣。

• Pal(1974)在《尼泊尔的艺术》中强调了纽瓦尔艺术家在保存和创新唐卡艺术方面的作用,他们将印度和西藏的影响与本地传统相融合。

• Slusser(1982)在《尼泊尔曼陀罗:加德满都谷地的文化研究》中探讨了尼泊尔佛教的融合性及其对唐卡艺术的影响。

文化意义

唐卡是宗教表达、冥想和文化认同的媒介,被用于仪式、节日以及佛教哲学的教学工具。

• Tucci(1969)在《西藏绘画卷轴》中讨论了唐卡在尼泊尔佛教中的宗教意义,特别是其在仪式和灵修实践中的作用。

• Korn(1976)在《加德满都谷地的传统艺术》中探讨了唐卡在尼泊尔社会中的文化重要性,尤其是其在节日和宗教仪式中的使用。

 
 

艺术技法与风格

尼泊尔唐卡绘画以其精细的细节、鲜艳的色彩和金箔的使用而闻名。创作过程高度仪式化,涉及天然颜料和严格的图像学规范。

• Huntington & Bangdel(2003)在《极乐之环:佛教冥想艺术》中对尼泊尔唐卡绘画的材料和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。

• Chitrakar(2001)在《传统尼泊尔绘画》中讨论了尼泊尔唐卡艺术的风格变化和独特特征


下一个
Buddha Statue: The development and history